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一九九九年五月五日
悼念沈从文先生
去年有一天,老友肖离打电话告诉我,从文先生病危,已经准备好了后事。
我听了大吃一惊,悲从中来。
一时心血来潮,提笔写了一篇悼念文章,自诧为倚马可待,情文并茂。
然而,过了几天,肖离又告诉我说,从文先生已经脱险回家。
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,又窃笑自己太性急,人还没去,就写悼文,实在非常可笑。
我把那一篇&ldo;杰作&rdo;往旁边一丢,从心头抹去了那一件事,稿子也沉入书山稿海之中,从此&ldo;云深不知处&rdo;了。
到了今年,从文先生真正去世了。
我本应该写点什么的。
可是,由于有了上述一段公案,懒于再动笔,一直拖到今天。
同时我注意到,像沈先生这样一个人,悼念文章竟如此之少,有点不太正常,我也有点不平。
考虑再三,还是自己披挂上马吧。
我认识沈先生已经五十多年了。
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,我就喜欢读他的作品。
我觉得,在所有的并世的作家中,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。
除了鲁迅先生之外,就是从文先生。
他的作品,只要读了几行,立刻就能辨认出来,绝不含糊。
他出身湘西的一个破落小官僚家庭,年轻时当过兵,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。
他完全是自学成家。
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的土地,其怪异的风土人情,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于天下。
湘西如果没有像沈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像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,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terragnita(没有人了解的土地)。
我同沈先生打交道,是通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。
丁玲的《母亲》出版以后,我读了觉得有一些意见要说,于是写了一篇书评,刊登在郑振铎、靳以主编的《文学季刊》创刊号上。
刊出以后,我听说,沈先生有一些意见。
我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他,同时请郑先生在《文学季刊》创刊号再版时,把我那一篇书评抽掉。
也许就是由于这一个不能算是太愉快的因缘,我们就认识了。
我当时是一个穷学生,沈先生是著名的作家。
社会地位,虽不能说如云泥之隔,毕竟差一大截子。
可是他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也不摆,这使我非常感动。
他同张兆和女士结婚,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撷英番菜馆设盛大宴席,我居然也被邀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