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胡先生的居室就在园门口旁边,常见他走过花园到后面的课堂中去上课。
他教书同以前的老师完全不同。
他不但不讲《古文观止》,好像连新文学作品也不大讲。
每次上课,他都在黑板上大书:&ldo;什么是现代文艺?&rdo;几个大字,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,直讲得眉飞色舞,浓重的南方口音更加难懂了。
下一次上课,黑板上仍然是七个大字:&ldo;什么是现代文艺?&rdo;我们这一群年轻的大孩子听得简直像着了迷。
我们按照他的介绍买了一些当时流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书籍。
那时候,&ldo;马克思主义&rdo;这个词儿是违禁的,人们只说&ldo;普罗文学&rdo;或&ldo;现代文学&rdo;,大家心照不宣,谁也了解。
有几本书的作者我记得名叫弗里茨,以后再也没见到这个名字。
这些书都是译文,非常难懂。
据说是从日文转译的俄国书籍。
恐怕日文译者就不太懂俄文原文,再转为汉文,只能像&ldo;天书&rdo;了。
我们当然不能全懂,但是仍然怀着朝圣者的心情,硬着头皮读下去。
生吞活剥,在所难免。
然而&ldo;现代文艺&rdo;这个名词却时髦起来,传遍了高中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为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新的光辉。
我们这一批年轻的中学生其实并不真懂什么&ldo;现代文艺&rdo;,更不全懂什么叫&ldo;革命&rdo;。
胡先生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解释。
但是我们的热情却是高昂的,高昂得超过了需要。
当时还是国民党的天下,学校大权当然掌握在他们手中。
国民党最厌恶、最害怕的就是共产党,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,必欲除之而后快。
在这样的气氛下,胡先生竟敢明目张胆地宣传&ldo;现代文艺&rdo;,鼓动学生革命,真如太岁头上动土。
国民党对他的仇恨是完全可以想象的。
胡先生却是处之泰然。
我们阅世未深,对此完全是麻木的。
胡先生是有社会经历的人,他应该知道其中的利害。
可是他也毫不在乎,只见他那清瘦的小个子,在校内课堂上,在那座大花园中,迈着轻盈细碎的步子,上身有点儿向前倾斜,匆匆忙忙,仓仓促促,满面春风,忙得不亦乐乎。
他照样在课堂上宣传他的&ldo;现代文艺&rdo;,侃侃而谈,视敌人如草芥,宛如走入没有敌人的敌人阵中。
他不但在课堂上宣传,还在课外进行组织活动。
他号召组织了一个现代文艺研究会,由几个学生积极分子带头参加,公然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,摆上桌子,贴出布告,昭告全校,踊跃参加。
当场报名、填表,一时热闹得像是过节一样。
时隔60年,一直到今天,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如在眼前,当时的笑语声还在我耳畔回荡,留给我的印象之深,概可想见了。
有了这样一个组织,胡先生还没有满足,他准备出一个刊物,名称我现在忘记了。
第一期的稿子中有我的一篇文章,名叫《现代文艺的使命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