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
第45章

书院这个名称,始见于唐代。

当时书院就已有私人办与官方办两类。

在最初,书院还仅仅是官方藏书、校书的地方;有的只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,还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。

清代诗人袁枚在《随园随笔》中写道:&ldo;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,丽正书院、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,为修书之地,非士子肄业之所也。

&rdo;但是,唐代已有不少私人创建的书院,《全唐诗》中提到的就有十一所,这些也只是私人读书的地方。

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,起源于庐山国学,人称白鹿国庠,地址在江西庐山,为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的前身。

陆游的《南唐书》中就有关于庐山国学的记载。

总起来看,聚众讲学的书院形成于五代末期。

有人认为,中国的书院源于东汉的&ldo;精舍&rdo;或者&ldo;精庐&rdo;,实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。

北宋初年,国家统一,但还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,于是私人书院应运而起。

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庠,发展为白鹿洞书院。

除白鹿洞书院外,接着有很多书院相继创建,包括岳麓书院、应天府书院、嵩阳书院、石鼓书院和唯阳书院等,时有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之称。

到了南宋,书院更为发达。

其数量之多,规模之大,组织之严密,制度之完善,都是空前的,几乎取代了官学,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。

南宋书院发达,始于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,后来朱熹又修复和扩建了湖南岳麓书院。

书院之所以发达,原因不外以下诸点:理学发展,而书院教学内容多为理学;官学衰落,科举腐败;许多著名学者由官学转向私人书院;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出书快而多的条件,而书院又以藏书丰富为特点。

因此,书院就很快地发展起来了。

元代也相当重视文化教育事业,奖励学校和书院的建设。

不但文化兴盛的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,连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。

但书院管理和讲学水平都很低。

到了明初,情况又有了改变。

政府重点是办官学,提倡科举不重视书院。

自洪武至成化一百多年间的情况就是这样。

成化(1465‐1487年)以后,书院才又得以复兴,至嘉靖年间(1522‐1566年)达到极盛。

明代书院由衰到兴,王守仁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
为了宣扬自己的理学,他们就在所到之处创建书院。

明代末年影响最大的是东林书院。

在这个书院里,师生除教学活动外,还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。

这当然要受到统治者的迫害。

天启五年(1625年),太监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,首从东林,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迫害东林党人的大案。

到了清初,统治者采取了对书院进行抑制的政策。

一直到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才令各省会设书院,属官办性质。

以后发展到二千余所,数量大大超过前代。

由于书院多数由官方操纵,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,因而也就没有活动。

当然也出现过少数带有私人性质的书院,晚清的许多著名学者就在其中讲学。

统观中国一千多年的书院制度,可以看到书院始终是封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统治者既有调和,又有斗争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特色。

书院这种形式还影响了日本、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办学。

这样的书院制度有些什么特点呢?毛礼锐主编的《中国教育史简编》对中国书院的特点做了如下归纳: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;2盛行&ldo;讲会&rdo;制度,提倡百家争鸣;3在教学上实行&ldo;门户开放&rdo;;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;5师生关系融洽。

上述概括当然不是最后的结论,随着书院研究的不断深入,人们对书院特点的认识,也将随着史料的逐步丰富而更加全面、更加深刻。

比如在组织管理方面,书院就有很多特点:管理机构一般比较精干;经费来自多种渠道,书院能独立自主;学规则灵活多样,能寓教于管等等。

相邻小说
白说  双程3之如果  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  圣君身死道殒后  高攀  小日子  攻略高岭之花[无限]  冥婚正娶  慕浅若止  嫁给大反派  快穿之游戏人生  他真的很难惹  君问归期未有期  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“狗”  因晓故事  乌木与晚香玉  坏坏表弟  [空间]古穿今之沈嬗  废材狂后,魔君太腹黑  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[穿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