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
第43章

这样的书院制有些什么特点呢?毛礼锐主编的《中国教育史简编》对中国书院的特点做了很好的归纳。

我现在简要地叙述一下。

他认为特点共有五个:

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

书院最初只是学术研究机关,后来逐渐成为教学机构。

教学内容多与每一个时代的学术发展,密切联系。

比如南宋理学流行,书院就多讲授理学。

明代王守仁等讲一种新的理学&ldo;心学&rdo;,于是书院也讲心学。

到了清代,汉学与宋学对立,书院就重经学,讲考证。

2盛行&ldo;讲会&rdo;制度,提倡百家争鸣

在南宋,朱熹和陆九渊代表两个不同的学派。

淳熙二年(1175年),两派在鹅湖寺进行公开辩论。

淳熙八年(1181年),朱熹邀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去讲学,成为千古佳话。

明代&ldo;讲会&rdo;之风更盛。

王守仁和湛若水也代表两大学派,互相争辩。

这种提倡自由争辩的讲会制度,一直延续到清代。

3在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

一个书院著名学者讲学,其他书院的师生均可自由来听,不受地域限制和其他任何限制。

宋、明、清三代都是如此。

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

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,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。

宋、元、明、清一些大师提出了不少的读书原则。

有的编制读书分年日程。

有的把书院的课程分门别类,把每天的课程分成若干节。

他们都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
导师绝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,而是强调学生读书要善于提出疑难,鼓励学生争辩,教学采用问难论辩式。

朱熹特别强调&ldo;读书须有疑&rdo;,&ldo;疑者足以研其微&rdo;,&ldo;疑渐渐解,以至融会贯通,都无所疑,方始是学。

&rdo;吕祖谦更提出求学贵创造,要自己独立钻研,各辟门径,不能落古人窠臼。

总的精神是要学生不断有发明创造。

相邻小说
乌木与晚香玉  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[穿书]  快穿之游戏人生  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  高攀  他真的很难惹  废材狂后,魔君太腹黑  [空间]古穿今之沈嬗  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“狗”  双程3之如果  因晓故事  小日子  白说  圣君身死道殒后  慕浅若止  君问归期未有期  冥婚正娶  嫁给大反派  坏坏表弟  攻略高岭之花[无限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