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
第32章

从前听到有人说过,人造的世界语,不管叫什么名称,寿命都不会太长的。

如果人类在未来真有一个世界语的话,那么这个世界语一定会是汉语的语法和英文的词汇。

洋泾浜英语就证明了这一点。

这种说法虽然近乎畅想曲,近乎说笑话,但其中难道一点道理都没有吗?

说来说去,一句话:我们要奉行&ldo;送去主义&rdo;,这既有政治意义,也有学术意义。

2000年1月11日

第33章谈文学交流

近若干年以来,我逐渐形成了一个颇为自信的观点: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。

我们简直无法想象,如果没有历史上的文化交流,我们今天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。

文化交流的范围极为广博,天文地理,医卜星象,科学技术,哲学思想,伦理道德,宗教信仰,以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,旮旮旯旯,下至草木虫鱼,花果菜蔬,无一不在交流范围以内。

但是,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,在众多的交流对象中,文学交流历时最久,领域最广,影响最大,追踪最易。

文学交流中包含民间文学,比如寓言、童话、小故事等,都是民间老百姓创造出来的。

民间文学,同其他文化交流对象一样,最少保守性,最少保密性,一旦被创造出来,便立即向外传播,不分天南和海北,不分民族和国家,无远弗届。

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举不胜举,我只举一个以概其余。

19世纪德国比较文学史大家t本费埃(benley)追踪印度著名的寓言童话集《五卷书》,写成了一部巨著,描述了《五卷书》在大半个世界流传演变的情况,其国家之众多,语言之繁杂,头绪之交叉,线索之迷离,真令人惊诧不已,谁也不会想到一部简单的寓言童话集竟会有这样大的生命力,竟会有这样的迷人感人的力量。

像《五卷书》这样的事例,研究中外文学交流的,特别是中外民间文学交流的专家们都知道得很多很多。

在中外文学交流中,民间文学的交流实居首位。

《五卷书》确实没有以整本书的形式传入中国,但是其中的一些寓言、童话和小故事,确亦传入中国,在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文人的创作中,在极其悠久的历史上,蛛丝马迹,确能寻出。

回溯一下两千多年的中外文学交流的历史,我们能够发现,在先秦时期已有外国文学传入的痕迹,主要是印度文学。

例如,&ldo;狐假虎威&rdo;的故事见于《战国策》。

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,看上去都不像是中国土产。

这一点西方的汉学家早就指出过。

可能受外国影响的最突出的例子是《楚辞》,《离骚》已有一些域外的色彩和词句,《天问》中特别突出,其中一些类似荒诞的神话,与以《诗经》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文学创作,迥异其趣。

有人怀疑是来自域外,特别是印度,这种怀疑是极有根据的。

估计这些神话传说不是通过当时还没有开辟的丝绸之路传进来的,而是通过那一条滇缅道路,这一条道艰险难行,却确实是存在的。

到了汉代,由于丝绸之路的凿通,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第一个高峰。

中国对于输出文化,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,从来是不吝惜的。

我们大度地把我们的四大发明送了出去,这些发明对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,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同时,我们对吸取外来文化也绝不保守,只要对我们有用的东西,不管来自何方何国,我们都勇敢地拿过来为我所用。

肇自汉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彰明昭著的证据。

但是,在文学交流方面,却找不出很多的东西。

我个人认为,不是没有,而是我们的探讨研究工作还没有到家。

印度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,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
后汉三国时代的译经,可以算是文学交流的一种形式。

南北朝时期,五胡乱华,中原板荡,众多的民族逐鹿于北疆,宋、齐、梁、陈偏安于南国;然而文化交流却并没有停止。

相邻小说
坏坏表弟  嫁给大反派  君问归期未有期  攻略高岭之花[无限]  快穿之游戏人生  慕浅若止  双程3之如果  他真的很难惹  乌木与晚香玉  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“狗”  小日子  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  冥婚正娶  高攀  白说  因晓故事  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[穿书]  废材狂后,魔君太腹黑  圣君身死道殒后  [空间]古穿今之沈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