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
第14章

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我们东西双方都要从历史和地理两个方面的宏观上来看待中国文化,决不能囿于成见,鼠目寸光,只见片段,不见全体;只看现在,不看过去,也不看未来。

中国文化,在西方人士眼中,并非只有一个看法,只有一种评价。

汉唐盛世我不去讲它了,只谈十六七世纪以后的情况,也就能给我们许多启发。

这一段时间,在中国是从明末到清初,在欧洲约略相当于所谓&ldo;启蒙时期&rdo;。

在这期间,中国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;另一方面,中国的文化也大量西传。

关于这个问题,中西双方都有大量的记载,我没有可能,也没有必要一一加以征引。

方豪在他的《中西交通史》(华冈出版有限公司,1977年第六版,第五册,《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》下)中有比较详细而扼要的介绍。

我在下面利用他的资料介绍一下在这期间中国文化流向西方的情况。

中国经籍之西传

四书五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威。

如果中国经籍西传,首当其冲的理所当然地就是这些书。

明朝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利玛窦将四书译为拉丁文,寄还本国。

天启六年(1626年),比人金尼阁将五经译为拉丁文,在杭州刊印。

到了清朝,殷铎泽与郭纳爵合译《大学》为拉丁文,康熙元年(1662年)刻于建昌。

殷氏又将《中庸》译为拉丁文,于康熙六年(1667年)和康熙八年(1669年)分别刻于广州及印度果阿。

《论语》之最早译本亦出殷、郭二人之手,亦为拉丁文。

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比教士柏应理返回欧洲。

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在巴黎发刊其著作《中国之哲学家孔子》。

中文标题虽为《西文四书解》,但未译《孟子》,名实实不相符。

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奥国教士白乃心用意大利文写的《中国杂记》出版。

康熙五十年(1711年),布拉格大学图书馆出版卫方济用拉丁文翻译的&ldo;四书&rdo;及《孝经》、《幼学》,1783年至1786年译为法文。

卫氏又以拉丁文著《中国哲学》,与上书同时同地刊出。

白晋著有拉丁文《易经大意》,未刊。

康熙四十年(1702年)。

白晋自北京致书德国大哲学家莱勃尼兹,讨论中国哲学及礼俗。

现在梵蒂冈图书馆中尚藏有西士研究《易经》之华文稿本十四种,宋君荣曾译《书经》,刘应译《礼记》的一部分。

康熙末年,马若瑟节译《书经》、《诗经》。

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,马若瑟自建昌府致函欧洲,讨论儒教。

雷孝思参加绘制《皇朝一统舆地全图》,对中国古籍亦有研究。

傅圣泽有《道德经评注》,为拉丁文及法文合译稿本。

他又用法文译《诗经》。

赫苍璧于康熙四十年(1701年)来华,亦曾从事翻译《诗经》。

相邻小说
圣君身死道殒后  因晓故事  双程3之如果  坏坏表弟  废材狂后,魔君太腹黑  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“狗”  嫁给大反派  攻略高岭之花[无限]  君问归期未有期  高攀  白说  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  [空间]古穿今之沈嬗  快穿之游戏人生  乌木与晚香玉  他真的很难惹  冥婚正娶  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[穿书]  慕浅若止  小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