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
一文基本论点赞赏钦迟之意。
原载一九八五年七月三日《中国时报?人间》
我的过去在哪里?
大有为的台电要在立雾溪建水坝,很多人反对。
桃园神社差点被拆了,报纸舆论喧腾了一阵。
高雄市的古墙被怪手毁了一段,社会上议论纷纷。
这两年来,保护自然、维护古迹似乎成为最新的流行:前年人人穿洞洞装,去年个个穿牛仔裙,今年大家都来谈&ldo;文明&rdo;。
而台湾为什么要维护古迹呢?
报纸说,是为了保持&ldo;国际形象&rdo;,不能让西方人觉得中国人没有文化。
动不动就搬出&ldo;国际形象&rdo;来作为自我督促的标准,泄漏了台湾目前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:我这样做,别人(西方人)会怎么想?于是一面揣测西方国家的思考模式,一面小心翼翼地决定自己该怎么做。
西方讲究人权,所以我们处理政治案件要特别慎重;西方人爱护野生动物,所以我们要节制吃老虎鲸鱼的欲望;西方人珍惜古迹,所以我们也得有一两样,不能太落后。
一切一切的努力,都为了一个大目的:避免别人轻视我们,在国际舞台上不丢人现眼。
这种心态有时候还真有点好处。
譬如说,有国际的瞩目,我们的司法单位与情治机构在政治人物的处理上就格外求公正合法,使国民人权获得保障,这是意外的收获。
可是如果我们有自剖的勇气,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种向国际求好的心态其实可悲可叹:讲人权难道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言论、思想的自由?生态保护难道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子孙幸福?维护古迹难道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文化上的需求?在&ldo;国际形象&rdo;的大旗下,好像人权、自然、古迹等等都只是西方人的标准,而我们只是应付应付,做出一副&ldo;文明&rdo;的样子来对国际做一种交代。
台湾的英文报纸曾经刊出一封在台外籍人士的读者投书,呼吁我们赶紧保护自然、维护仅存的古迹。
这封信马上就得到一个中国读者的反应,他说,西方人要台湾保持自然与古迹是别有用心的,他们自己工业发达,现在要落后地区&ldo;存真&rdo;其实在防止我们迈入开发国家之林,所以我们不要上当。
所谓自然与古迹都是西方人的口味,台湾需要的是开发!
开发!
开发!
※※※
让我们暂且只说古迹。
古迹真的只是西方人的需求吗?我们自己究竟有没有需要?如果没有,就是为了&ldo;国际形象&rdo;这个外壳,它值得我们努力吗?你去街头问问那个卖青糙茶的老头:桃园神社跟他有什么关系?或者去问树下那个正在嚼槟榔的少年郎:高雄古墙拆了怎么样?或者,停下片刻,诚实地问问自己:多一栋、少一栋所谓古迹,究竟与我何干?卖荼的老头大概会说&ldo;嗯宰样啦!
&rdo;嚼槟榔的少年大概会坦率地说:没关系啦!
而受过教育、思想复杂的你,沉吟片刻,大概会说些&ldo;国际形象&rdo;、&ldo;文化遗产&rdo;、&ldo;慎终追远&rdo;等等有学问的话来。
可是&ldo;国际形象&rdo;、&ldo;文化遗产&rdo;、&ldo;慎终追远&rdo;又怎么样?你刷牙时要&ldo;国际形象&rdo;吗?上厕所时带着&ldo;文化遗产&rdo;?摩托车在烈阳下抛锚时你&ldo;慎终追远&rdo;吗?如果把这些冠冕堂皇其实空洞而模糊的字眼除掉,我们究竟有没有什么迫切的、真实的理由要保护古迹?
※※※
阿弗瑞是个德国人,今年八十岁。
他带我去看他的故乡小镇。
&ldo;这栋房子三楼第二个窗,是我出生的房间。
&rdo;他指着那栋红瓦白墙的建筑;&ldo;我的母亲也在同一个房间出生的。
&rdo;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就来到古修道院的门墙,厚厚一层青苔柔软地覆在颜色斑驳的石墙上,嫩嫩的青糙从墙fèng里长出来。